近日,家乐福的第一家餐厅“MR.福”正式营业,并宣布今年将开100家餐厅。随着又一超市巨头杀入餐饮赛道,“超市+餐饮”的模式又将为餐饮行业带来哪些新玩法?
据悉,家乐福的首家“MR. 福”选址上海古北家乐福三层,营业面积超过600平米,店内设有240个用餐座位,及单独的收银柜台,还包含了开放式厨房、烘焙坊、网红产品区等不同功能分区。
餐厅主打“全球食材、本地口味”,从上海大馄饨、广式点心,到龙虾意面、战斧牛排等,为消费者提供从三餐、下午茶及夜宵的全部就餐需求。餐厅内可堂食成品菜,提供和标准餐厅一样的堂食场景体验。超市和餐厅、线上平台则同步销售餐厅的半成品菜,顾客买回家简单加热即可。
“MR. 福”定位平价私房菜,“物美价廉”也是餐厅的一大亮点:9.9元的土鸡汤馄饨、39.9元的肉眼牛排套餐等等。
在过去几年里,经过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京东7Fresh等品牌轮番进行的市场教育,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已经充分接受了“在超市里吃饭”这件事。
但不同于以往基于生鲜品类的新零售商超的是,MR. 福完全是自营模式,店内出售的所有菜品,都来自于家乐福自行研发定制的同名自有品牌系列。目前,“MR.福”系列商品池超过2000款SKU,并且以每个月至少30款新品的速度增加。
苏宁家乐福餐饮项目总监李一江表示,以往的超市餐饮区,大多都是以“店中店”的形式联合管理,每个档口都不同的供应商经营。这种方式难以统一门店形象之余,也存在某些单品的重复,模糊了消费者的认知度。相比之下,MR.福选择完全自营,从餐厅名字到店面装潢,再到菜单设计、菜品定制,全部由家乐福团队独立完成。
一直以来,超市的熟食档口、超市门外的小吃排挡,承担着一部分引流功能,如今变为更加纯粹的店中店,直接满足堂食和购买原材料两部分客流需求,顾客的吃饭和购物被紧密关联起来,并相互促进。
而这股“店中店”潮流,也将让“超市+餐饮”成为餐饮转型的重要思路。在超市里吃饭,也将很快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形式。
在这次疫情严峻的生存形势下,不少餐饮企业开始通过研发成品、半成品,选择新渠道、新品牌、新方式合作,以进行自救。
餐饮与零售业态的融合,已经不再只有在商业综合体里开餐厅一种模式。超市因为有着自己的供应链,可以在内部建立起以食材为卖点的餐饮业态。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超市+餐饮的混合模式就已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兴起,如盒马鲜生、掌鱼生鲜、永辉超级物种以及世纪联华精选等。那时,就有不少业内人士预示了餐饮发展的新趋势,提出餐厅和超市之间的界限将日渐模糊。如今,超市餐厅时代,或许真的来了!
除了“MR 福”这种超市自建餐饮品牌,引入成熟的餐饮品牌,按投资占比获得利润分成是餐饮与超市合作更为普遍的形式。
正如五一期间超市发推出的“名厨镇店菜,五一鲜到家”活动——将眉州东坡、北京宴、同和居、花家怡园等知名餐企的名厨和镇店之菜引进门店,名厨现场做大菜,再加上线上直播,给消费者带去了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除了超市发,沃尔玛也与西贝、小南国、云海肴等近30家餐饮企业合作,在门店推出各地餐饮知名品牌的招牌即食菜。
据悉,这种合作形式为餐饮企业带来了不错的收益。然而,这一模式要想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超市,也取决于餐饮业能否重新建立一套面向超市的战略,包括产品开发、销售方式、陈列方式等等。要实现规模化的发展,需要有不断的好产品,比如可以工厂化生产,方便顾客携带并食用等等。
在“超市+餐饮”的合作模式模式上,眉州东坡这个24年老牌餐企是较早入局的先行者。
前段时间,眉州东坡开始“杀入”超市,开设“迷你”档口。据悉,目前眉州东坡已在北京的超市开有6、7家“迷你”档口,并且准备将“超市版本”铺满全国!
随着天气渐暖,已有像凉皮、鸡丝面、包子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主食,还有类似于鱼香肉丝、速冻南瓜糕等家常半成品。此外,主打“现卤不隔夜”的鸡腿、猪耳朵、鸭脖等各种小菜都是当日清晨从眉州东坡店铺拿到超市卖的,当天取当天卖,绝不隔夜。
现如今,一二线城市内围绕社区3公里左右就会有一家超市,眉州东坡的这一布局可以说为连锁餐企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
超市的产品线相较于酒楼更适宜以“轻装”上阵,不到20平米的档口,无堂食区,支持外带模式,且售卖的都是经过多年市场检验的成熟商品,“主食+卤味”为主,成品+零售产品”为辅。
借助超市庞大客流,餐饮企业能够在餐饮零售化的路上领先一步。毕竟相较于商场、街边拥有较多不同类别的商品分散客流,综合性超市更有凝聚力。
现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消费习惯都将会被人们所重视。未来,餐饮企业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走上自己的“快车道”,是当下所有品牌餐饮亟待书写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