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两大因素阻碍餐饮企业快速发展:第一、模式。适用的运营模式可以使投资者成为暴发户。苦干,还要巧干。第二、执行力。
单有好的模式,可以火爆一段时间,但不可能长久兴盛。昙花一现,过眼烟云。模式是方向,执行力是运行,二者相辅相成,成就百年佳话。模式可以借助外脑,调研、定位、确定方案,但执行力的锻造要求企业自我调节能力强,调和阴阳,平衡营养,化风险于无形,强筋壮骨,滋润肺腑。提升执行力的核心,在于餐饮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不仅仅是员工,还包括作为老板的投资者和股东。
行为管理,是两方面的事,决不能老板有病,员工吃药。况且,问题的源头大多产生在管理方一边。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我根据自己对餐饮管理的理解,总结出餐饮行为管理的22个病症,并对应提出解决问题的22项法则,希望抛砖引玉,引出更多关于餐饮行为管理的思考。
法则2、管理人员失信,怎么办?
病症:管理者胡言乱语症
适用法则:信用法则
解释: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名,酒店管理者的威望来源于日常管理行为的信用积累,有承诺,有兑现,言行一致,才能够建立起“言必信,行必果”的思想默契和行动步调。?
应用:主治管理者胡言乱语症。
描述:管理失信,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对外聘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失信。餐饮老板们潜意识里存在怕员工辞职不怕总经理撂挑子的心态,原本答应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在见识了总经理的头三脚之后,或者降低,或者推托,直到双方为此闹得不可收拾。
其二、对业务骨干招聘时许以高薪,待到兑现时以种种托词降低标准。
其三、对供应商及相关业务伙伴虚构事实,骗取好处,拖延付款期限。
其四、对顾客进店消费以次充好,随意改动价格,用虚假促销方法诱导消费。
案例:2007年年初,新疆石河子市某湘菜酒店出现了用人荒,不停的在媒体上作招聘广告,但应征者寥寥。虽然在工资待遇的标准上已经超出同类型企业100元以上,但只要酒店服务经理一报出企业名字后,打电话询问者马上挂上电话不再声响。老员工们悄悄窃笑,为酒店的窘迫处境幸灾乐祸。
据说,这家酒店员工离职时,没有一个人能把剩下的工资全部领走,个别员工甚至会白干多月。拖欠工资是家常便饭,短则一月,长则一季。脱不了身的员工便想方设法坑害酒店,明目张胆的浪费原材料,可扔可不扔的,全部扔掉;刚刚买回的牛肉、羊肉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员工们的美味佳肴。老板气得浑身发抖,但又不敢当众发作,唯恐惹起众怒再一次引起罢工,只好忍气吞声维持现状。虽然先后在北京、济南等地请了几位总经理帮助打理酒店业务,但因为根本不兑现当初议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所以,总经理在这里工作超过两个月的几乎没有。久而久之,老板的恶劣人品被业内人士越描越黑,在当地很难招到合适人手进店工作。
评析:信用与效益,是一对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方面,互为因果。先有信用还是先有效益,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令人难解难分。
或者说,先有哪一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循环总须有一个开始。但是,这个道理对于餐饮企业领军人物来说,好像必须支付掉时间和金钱双重成本之后才能够懂得。只有在经受种种打击之后,才明白“餐饮的事情,信用最重要”。
管理者为什么不首先祭起信用的利器,从而快速形成高效益的良性循环?或许,这是我们当前的市场环境造成的习俗,仿佛遵守诺言是傻子,而言行不一倒是经商的天才。孰不知在逐渐规范的市场里,不守信用的商人,如同经常造成数据丢失的盗版软件,正在被人们所抛弃。笔者仔细研究当前市场中正在笑傲江湖的餐饮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行为准则出奇的相似,遵时守信,里表如一,极少出现不守信用导致的诉讼案件。这些企业的人工流动量不大,即使出现人力缺口,也会很快补齐。
员工们热爱自己的企业,以店为家不仅仅是企业口号,而是员工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除非退休、自己创业或离开餐饮行业,否则,员工们不会想到跳槽、辞职、罢工。来自各界的赠送款(进店费等)、赠送品(酒水)络绎不绝,供应商希望通过有信用的企业提升自己的品牌美誉度。
公众愿意和这样的企业合作,认为在这里消费既放心又有面子,企业从这样的服务中源源不断地获取利润。有关职能部门更是锦上添花,今日送匾开会表彰,明日媒体介绍经验,众人拾柴火焰高,品牌口碑越来越响。
百年餐饮老店的运营管理经验告诉我们,长寿餐饮企业的健康秘诀就是不坑人,不骗人,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工资发放宁可提前,不可拖后;定期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让员工在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供应商按时足量结款,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对顾客严守信誉,坚持标准,决不掺杂使假。
难能可贵的是,现在,已经有一大批餐饮企业非常清楚认识到树立信用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正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努力提升企业的信誉。